600full-avengers--age-of-ultron-artwork.jpg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復仇者聯盟第一集是一部被過譽的電影。我認為它能夠有那麼亮眼的成績純粹是靠整個系列的穩定水準以及片商的優秀行銷罷了。直到最近重看之後我才領悟到這部電影的優秀之處。

  把那麼多受歡迎的角色湊在一起,電影要大賣當然很容易。但是要如何拿捏分配各個角色的戲分,這就是個很大的學問了。要能夠讓每個角色都很重要、又要保留每個人物的特色、還要讓角色間彼此起化學作用,實屬不易。但在導演的精準運算下,電影裡各個角色從集結、內鬨、再到合作整個過程被處理得有條不紊,一氣呵成,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成就吧。

  回到復仇者聯盟2,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是一部「過場電影」,也就是說,它的存在只是為了帶出之後的系列。這種類型的電影最令人摳病的不外乎就是劇情沒頭沒尾、伏筆過多、角色跑龍套性質濃厚…等等。本片或許沒有像「蜘蛛人驚奇再起2: 電光之戰」那樣的不堪,但上敘的缺點依然存在。要知道,上一集觀賞起來能夠特別痛快,是因為它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我們花了那麼多電影票錢、等了那麼多年,就是為了等這部。而第二集給人的感覺正好相反,電影裡許多橋段的安排待擺明了是為了之後的續作鋪路,不論是索爾的幻覺、南非的軍火商、就連反派奧創的最大功能也不過就是創造聯盟新成員幻視、和介紹無限寶石的出場罷了。

1118full-avengers--age-of-ultron-screenshot.jpg

  沒錯,本片的人物的確更眾多、場面的確更浩大、劇情的確更豐富,但除了炫麗的視覺效果之外,電影卻缺乏一個故事重心。其實電影裡是有許多嚴肅的議題可以發揮,不論是每個角色內心的陰暗面、鋼鐵人與美國隊長之間的道德辯論、抑或是奧創對於人類存在的態度,都是相當有趣的題材,但礙於篇幅、或是礙於電影的娛樂取向,這些都只有簡單帶過。當然前面兩者可以視為系列之後的伏筆,所以點到為止即可。但是主要反派奧創的理念也被簡單帶過就說不太過去了吧。其實如果完全以邏輯推導,唯有人類滅絕才能帶給世界和平這個概念是相當有意思的,不論是今年初上映的「金牌特務」還是2004年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機械公敵」都有相似的論點。最後奧創被塑造成愛碎念的痞子機器人(明顯遺傳自父親),觀眾感受到的震撼力不足,白眼倒是翻了不少。

  簡單的來說,復仇者聯盟第一集就像是現打果汁店賣的那種綜合果汁,將各種熱門水果以恰當的比例混在一起,在創造出新口味的同時卻又能不失水果原本個別的風味。而到了第二集,整部電影則變成了超商販售的瓶裝果菜汁,縱使其含有至少十種蔬果、超過二十種營養素,但顧客嘗到的終究只是砂糖的味道罷了。

1118full-avengers--age-of-ultron-screenshot (1).jpg

  復仇者2結束後,這整個電影系列就要進入所謂的第三階段了。這意味著更多的電影、更多的角色、更龐大的世界觀,但是電影觀眾還有更多的耐心嗎?復仇者一的另一個優秀之處在於它雖然是「集大成」的作品,但是就算你不熟原著漫畫、沒看齊前面的系列,還是可以輕鬆融入電影的劇情。但再新增了不少故事背景後,這項優勢在復仇者2中已經不明顯了。沒那麼熱衷此系列的觀眾在觀賞電影時已經開始會有不少「那是甚麼?」「那是誰?」的疑問,對觀影的樂趣會有不小的折扣,甚至會降低他們之後再進戲院的意願。

  我想很多電影觀眾對漫威永無止盡的系列電影已經開始出現疲態了吧。雖然復仇者2毫無疑問依然能在票房上大有斬獲,但也提醒了不少觀眾這個系列永遠演不完、你也跟不上了劇情發展了。翹課翹太多,赫然發現課程跟不上的學生可能會選擇停修,那這些電影觀眾是否會有相似的做法呢?

 

arrow
arrow

    查克‧壹貳參肆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