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full-avatar-poster.jpg

    

2009年12月,James Cameron推出了睽違12年的新作品「阿凡達(Avatar, 2009)」。號稱革命性的拍攝技術並搭載最新的3D視覺效果,電影很快地就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阿凡達旋風。不論男女老少,所有的人都戴上3D眼鏡進戲院去朝聖這部史詩鉅作,而最後本片也順利成為了全世界最賣座的電影。

但有趣的是,當電影下檔後,有多少人又再看了一遍這部電影呢?

「阿凡達」在商業上所獲得的成就當然無庸置疑,不過當我們攤開票房排行名單來看時,我們卻會發現貴為全球冠軍的它,卻是對社會文化造成最少影響的一部作品。當「星際大戰」、「漫威」、「哈利波特」等其它的賣座電影都各自培養自己的粉絲,並持續影響電影市場及流行文化時,「阿凡達」就顯得已經被觀眾所淡忘。就連它一手扶植的3D放映技術,在觀眾的心目中也已逐漸淪為片商多削觀眾一筆錢的行銷工具。悲觀的來講,慢工出細活的詹導或許已經永遠錯過讓「阿凡達」成為原本預期中第二個星戰系列的機會了。儘管我相信之後的續集還是會有一定水準,而且許多觀眾包括我在內還是會去捧場,但我更相信,大部分的觀眾其實應該已經不在乎這個系列的發展了吧。

720full-avatar-screenshot.jpg

不過這並不表示「阿凡達」是一部糟糕的電影。相反的,從很多角度來看它甚至還會是一部完美的電影。它的劇情豐富又有寓意,在目不暇給的科幻與動作戲中同時批判人性,最後還能夠喚起觀眾的環保意識。而大量的電腦特效更是全片的一大賣點,不管是各種壯闊的場景還是各種珍禽異獸都製作的非常有質感,而運用動態捕捉技術來拍攝的角色肢體動作、臉部表情,以今日的角度來看也還是相當自然。更別提當初主打的3D放映技術,那震撼的觀影經驗之後更很少電影可以超越。

1118full-avatar-screenshot.jpg

但少了最初的新鮮感,並扣掉了驚人的視覺效果之後,再重看本片一遍時我們也會發現其實電影除了有些冗長外,劇情中更還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首先劇本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對角色們的描寫與塑造太過貧乏。「阿凡達」雖然擁有媲美魔戒系列巨大的世界觀與背景設定,卻少了相對應的那些有血有肉的角色。電影的前三分之一我們看了許多瑰麗的風景,認識許多未來的新科技,卻還是對主角的背景不甚了解。而之後當電影花了更多篇幅介紹星球上的一草一木,還有納美人風俗民情時,那些讓我們能夠深入認識電影主角的時間也被犧牲掉了。導演醉心於呈現那些其實可以留到DVD幕後花絮的世界觀細節,造成電影整體在角色塑造以及情感描寫上的貧乏,也讓之後故事中主角的立場轉換、愛情萌芽等情節變的流於表面,甚至缺乏說服力。要知道詹導可是能讓面無表情的殺手機器人賺人熱淚的傑出導演,相較之下本片角色卻是平板的令人啞然失笑。

650full-avatar-photo.jpg

另外,本片雖然是今日商業片中少見的原創故事,但其實劇情並非預期中的那麼有新意。除了主角與納美人相處的過程和「與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1990)」、「風中奇緣(Pocahontas,1995)」十分相似外,電影中的未來科技、無良企業的貪婪嘴臉、甚至是主角跨階層的戀情其實在詹導自己之前的作品就也已經見過了。但缺乏新意其實不算是劇本的問題,缺乏張力才是。電影近三個小時的片長中,除了最後一小時的森林保衛戰之外,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還比較像是在看國家地理頻道的實境節目,只是場景從地球搬到潘朵拉星球罷了。當潘朵拉星球的險惡環境無法讓人感到害怕、主角內心的天人交戰也搔不太到癢處時,整部電影實在稱不上是張力十足。平心而論,比起「魔鬼終結者」的殺手機器人、「異形2」的異形們、還是「無底洞」的整個大海,「阿凡達」讓觀眾感到最多壓力的地方,搞不好還是來自3D眼鏡對鼻樑及耳背的壓迫感呢。當電影角色無法引起觀眾共鳴,故事也無法撼動人心時,即使靠著強大特效以及政治正確的環保意識入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也只會顯得它是部過譽之作而已。

「阿凡達」無疑是部傑作,但被視為James Cameron集大成的作品的它,卻絕對不會是導演最優秀的作品。今天當我們要更新票房紀錄,或是認識新的放映技術時,我們還是會提起本片;但當我們要討論是心目中最鍾愛的科幻片時,卻很少會想到它。最終,「阿凡達」頂多也只是一部很多人喜歡,卻很少人愛的電影罷了。

550full-avatar-screenshot.jpg

arrow
arrow

    查克‧壹貳參肆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