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空 (The Big Short, 2015)」以喜劇的方式,從一些投資客的角度來描述2008年金融風暴的始末。電影將這抽象複雜的過程表現的相當有趣且有創意,即使沒有任何金融相關的背景知識,觀眾也能從劇情中大概理解當時的情況,並度過愉快的兩個小時。
話說這部電影一開始最吸引我的其實並不是它的劇情,而是它的豪華卡司。首先Christian Bale的演出當然是一如預期的優秀,將角色的古怪與偏執表現的渾然天成。雖然錯過了近期兩部影帝熱門電影「神鬼獵人」以及「史提夫.賈伯斯」的演出機會,但憑著此片的優秀演出Bale還是順利入圍了最佳男配角獎項。而Ryan Gosling演出稱職但發揮有限,不過還是風度翩翩,帥氣沒話講。而最讓我驚豔的,反倒是Steve Carell的演出。Steve Carell苦憋的臉以及有點焦慮的神經質模樣,正好完美地詮釋了這位劇本中最立體的角色。當銀行利益薰心,違背誠信大賺貪心財的同時;當同夥因為洞燭先機而沾沾自喜準備大撈一筆的同時,只有他意識到他所會發的大財,其實是一種「戰爭財」。他賭贏的雖然是貪心的銀行,但代價卻是由全球的平民百姓來共同承擔。這個道理雖然是從Brad Pitt的角色口中說出,但真正有演出這個道德掙扎的,還是那位試圖與擁有三四間房產的脫衣舞孃解釋房貸危機的Steve Carell。
在故事內容充滿了對大部分觀眾來講都很陌生的專業名詞情況下,電影很容易就會被拍成枯燥艱澀的流水帳,但在導演Adam McKay的編導下,整部電影卻可以說是輕鬆幽默、妙趣橫生。很難想像一個與Will Ferrell合作拍了那麼多無厘頭喜劇的導演,竟然能夠駕馭這相對嚴肅與棘手的題材。(事實上McKay是為了爭取本片的拍攝機會,才會答應片商拍攝「銀幕大角頭(Anchorman: The Legend of Ron Burgundy ,2004)」的續集呢。) 但假如我們再仔細研究一下McKay的作品集,會發現他同時也製作過幾集的「周末夜現場 (Saturday Night Live)」,如此一來電影的幾個特色:「以喜劇包裝嚴肅題材」、「大明星客串」、「突破第四道牆」能夠發揮的如此淋漓盡致與恰到好處,也就顯得沒那麼意外了。尤其後面兩者真的是本片的神來之筆與最大亮點,在帶給觀眾驚喜的同時,又能夠保持我們對劇情的好奇與專注。像是Ryan Gosling轉過頭跟我說剛剛發生的電影情節絕對屬實,或是找Selena Gomez來講解銀行如何玩弄數字,都令人捧腹且印象深刻。當然更不用提風情萬種的Margot Robbie,即使她講的拉拉渣渣一大串我根本就有聽沒懂,但過程還是相當愉快吶。
「大賣空」就像是一個精采的美食節目,將一道佳餚的製作過程以娛樂的方式從頭到尾呈現給觀眾。即使觀眾看完後還是搞不清楚使用雞腿肉和雞胸肉有甚麼差別、或根本記不得鹽巴要加幾公克,小火要開幾分鐘,但只要能夠引起我們對這道菜的興趣,甚至想自己嘗試自己做做看,那它就成功了。電影裡抽象的金融名詞或許仍讓大部分的觀眾看的一頭霧水,但只要我們能在這兩個多小時的片長中感到有趣、甚至對會對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感到好奇,那這部電影無疑地,也就達到它的目的了吧。
留言列表